四千二百零六章 压倒性的数据(2/2)

“没问题,”吴浩回以郑重的点头,“我们准备了三种不同轨迹的靶弹,包括模拟东风-17的乘波体靶标”

这句话让全场瞬间安静,随即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惊叹乘波体靶标的拦截难度,在国际上都是公认的难题

张副总看着窗外正午的太阳,忽然站起身:“时候不早了,我们去看实弹演示吧理论说得再多,不如让炮弹自己说话”

车队重新出发时,车厢里的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周院士正拿着电磁速射炮的资料册,和几位专家讨论着超导磁体的冷却方案;汪良工在电话里吩咐下属立刻准备合作协议;那位提问的专家则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传统与创新的本质区别,在于是否敢于重构规则”

吴浩望着窗外掠过的光伏阵列,手机收到一条信息,是王师傅发来的:“吴总,炮管已经校准完毕,就等您一声令下”他笑着回复:“让它好好露一手,给咱们科研人争口气”

靶场边缘的观测站里,空调冷气也压不住越来越浓的期待吴浩站在周院士身边,看着远处的炮位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张小蕾递来一副防护眼镜,低声说:“魏兵说,靶场的高速摄像机已经准备好,能拍到弹丸击穿靶标的瞬间”

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,第一枚靶弹拖着尾焰冲上天空几乎同时,电磁速射炮的炮口闪过一道白光,像凭空出现的闪电观测屏幕上,密密麻麻的弹丸组成一张火网,精准地在2公里外将靶弹撕碎

“命中!”观测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周院士摘下眼镜,看着屏幕上不断回放的拦截画面,忽然说了句:“这不是武器,是艺术品”

吴浩没有说话,只是望着炮位升起的淡淡硝烟他知道,这声炮响背后,是无数个在实验室里熬过的通宵,是王师傅磨秃的三十七个砂轮片,是团队里每个人手心的老茧和眼里的光

当最后一枚乘波体靶标被精准拦截时,张副总忽然转身,紧紧握住吴浩的手:“小吴,你们不仅造出了好炮,更造出了科研人的精气神”

夕阳西下时,考察团准备返程周院士在登机前,忽然对吴浩说:“明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,我给你们团队提名”

吴浩笑着摇头:“我们更想把奖颁给那片戈壁——它教会我们,真正的创新,都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扎下根,然后向上生长”

专机起飞时,吴浩站在停机坪上,看着舷窗里周院士挥手的身影远处的靶场又响起了试射的轰鸣,像在为这片土地上永不停止的创新,奏响最雄浑的节拍张小蕾走过来,递给他一瓶水:“张副总说,会协调各部门,把电磁速射炮纳入明年的列装计划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