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二百零六章 压倒性的数据(1/2)

陆军装甲兵学院的教授推了推眼镜,手指在桌面上比划着:“重量呢?同等射速下,电磁炮的系统总重比加特林机炮轻多少?”

“37%,”吴浩调出三维剖视图,“去掉了复杂的机械传动和炮管冷却系统,改用超导磁体和液冷模块我们在猛士突击车上做过实装测试,整车战斗全重控制在8吨以内,还能保持60公里的越野时速”

周院士忽然开口:“我更关心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性传统火炮靠机械击发,抗干扰能力天然占优”

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,让刚才有些燥热的气氛瞬间冷静下来吴浩却早有准备,他点开一段视频,画面里电磁炮正在遭受强电磁脉冲干扰:“我们在炮控系统里植入了三重冗余机制,主控制系统被干扰后,0.01秒内就能切换到机械备份,再不行还有人工手动模式上个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我们用电磁脉冲弹模拟过核爆环境下的作战,三次拦截全部成功”

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郑重:“至于成本,初期研发投入确实高,但量产之后,我们测算过——电磁炮的身管寿命是传统炮管的5倍,弹药没有发射药,储存和运输成本降低60%按每年10万发的使用量计算,三年就能收回设备差价更重要的是,它能兼容现有弹药体系,不需要全军换弹,这就解决了通用性问题”

那位提问的专家忽然笑了,他摘下眼镜擦了擦:“我刚才在想,要是在青藏高原的边防哨所部署这种炮,后勤压力能减轻多少”

“您说到点子上了,”吴浩的眼睛亮了起来,“我们已经和边防部队合作,在海拔4800米的哨所做过寒区测试零下35度环境下,电磁炮的启动时间比传统火炮快2分钟,这2分钟在遭遇突袭时,可能就是胜负手”

会议室里再次响起议论声,这次却带着明显的兴奋张副总看向汪良工:“你们科工系统的近防舰炮项目,是不是可以考虑换方案了?”

汪良工掏出手机,快速拨了个电话:“让近防武器系统的团队立刻飞来西北,下午的实弹演示必须到场”挂了电话他笑着解释,“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引进国外的速射炮技术,现在看来,家门口就有更好的”

吴浩拿起激光笔,指向屏幕上的弹丸剖面图:“最后说维修便利性我们把整个炮体拆分成12个模块化组件,任何一个部件出问题,战士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更换,平均维修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这比传统火炮动辄需要专业技师团队抢修,效率提升了8倍”

他走到会议室中央,目光沉静而有力:“其实说到底,电磁速射炮的真正优势,不在于参数上的超越,而在于它代表的技术方向就像火枪取代弓箭,不是因为初期的火枪比弓箭精准,而是因为它打破了‘百步穿杨’对人力的极致依赖”

“我们的电磁炮,正在打破传统武器对机械极限的依赖”吴浩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,“当射速不再受限于齿轮转速,威力不再受限于发射药装量,防御不再受限于人力反应速度,我们就站在了新的武器时代门槛上”

周院士缓缓点头,指尖在桌面上敲出三记重音:“三个月前,我在军工集团看到他们的电磁炮原型机,卡弹率还高达3%你们能把它降到0.03%,靠的不是运气,是把每个细节都抠到了极致”

“是团队里的老钳工王师傅的功劳,”吴浩忽然笑了,“他说电磁炮的供弹轨道间隙要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密,带着徒弟用手工研磨了整整四十天,才把误差控制在3微米以内”

这个细节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格外温暖那位海军少将站起身,朝吴浩敬了个标准的军礼:“吴总,下午的实弹演示,我希望能看到它对超音速靶弹的拦截测试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