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1章 搞个实验(1/2)

第1251章 搞个实验

在西城的三里河路,有一片都是国家部委所在地。

其中有个单位叫机电部,即电子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而成,不过明年又拆分了。这年头没有工信部,计算机产业由机电部管理。

1月份中美知识产权协议达成,我国承诺政府部门采购正版软件。2月份过年,过完年才召开这个会议。

陈奇确实忙,一个厅级老总不仅要管意识形态,还得管高新科技,上哪儿说理去?

他到了机电部会议室,里面已经坐着一些人,社交悍匪上线一一结交,互换名片。走到一个中年男子身前,对方很热情,早早伸出手:“陈奇同志!幸会幸会,我最喜欢看你的电影了,没想到在这种场合见到。”

“你好你好!”

“您是?”

“我叫黄晓明,这是我名片……”

哈?

陈奇一脸狐疑,接过名片一瞧: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,总经理黄晓明!

还真叫黄晓明啊!

他与对方寒暄,内心早吐槽八百遍:我还以为黄教主提前上线了呢,后世跟杨天宝离婚找了个网红女友被群嘲,又分手了……

至于这家公司,前身是1980年电子工业部成立的一家公司,是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企业。后来改制、整合、上市,名字变成了“中国软件”。

地位相等于软件界的东方集团。

坐了一会,机电部的领导来了,还有科委、外经贸、版权局等相关部门的人员。

“今天开个会!”

“根据谈判协议,我们承诺所有的政府部门采购正版软件……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,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情况……今天都研究一下!”

“大家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!我们今天是听取意见,然后才好制定规划。”

“谁抛砖引玉?”

“我先说说吧!”

黄晓明先开口,他公司就是干这个的,道:“首先我表明观点,我绝对支持对软件的版权保护,严厉打击盗版!”

“早在80年代初,我们公司规模还不大,软件是个新鲜玩意。我和同事们包括科学界都很乐观,认为用不了多少年,中国就可以成功开发并大量出口软件。

当年我们推算的是,中国每年能赚取1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!

到了1983年,同事们开发出了第一批国产计算机软件。我们信心满满啊,结果没有销路,发出去的征订单悄无声息,摆上柜台也无人问津。

当时西单科学书店有一个软件专柜,我们去调查,发现不是没人买,而是一种软件的销量只有几套而已。我们进一步调查,心凉了半截。

我们畅想的是每台电脑装一套正版软件,但实际情况是:他们只买一套,再破解、复制出几百上千套。

我们反映情况,直接打到了国务院,但反映了也没用,那会连版权法都没有呢。

后来呢,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得到制止,反而愈演愈烈。我一位同事已经放弃了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,说研究它有什么用?等评职称时算一项科研成果,也就这点用处了。

而我们畅想的创汇100亿美元的推算,也成了笑话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