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提亲(2/2)
她拉着她们去厨房,看清哑炒菜
清哑炒菜的时候,蔡氏在下烧火,她必须要吩咐:什么时候要大火,什么时候要小火,这就不得不开口说话了,也证明了她不是哑巴
阮氏蔡氏也有意不插手,所有切菜配菜都是清哑自己来
那个刀工,江大娘自觉做了几十年饭,也比不上她
清哑炒了几个菜,展现了手艺,便开饭了
那味道自然不必再赘述
饭后,一切都水到渠成:经双方一番议论,这门亲便定下了,并约好八月十五这天江家二老和媒人亲率江明辉上郭家下定
八月十五,寓意团员么,是个好日子
这一切,清哑丝毫不知
她吃过饭,又上了楼
她可不是偷懒不干活,她有正经大事做
她在研究织锦!
在她前世,织布也好,织锦也好,手工已经失传,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只有少数老人会清哑旅游的时候,有幸见过纺车和织机,并对黄道婆其人其事产生强烈兴趣为此,爸爸帮她找了许多资料,让她参考但也仅限于参考而已,她并没有机会亲自尝试
所幸,她对毛衣编织很感兴趣,又很有天赋
今生,托原主的福,她精通织锦和织布
两世知识融合,她心生宏愿:要像黄道婆一样做出一番成就来
前世她努力藏拙,尽量过得平淡,也不过如此
今生她想换一种活法,若能绽放光彩,她不介意被万人瞩目
所以,她买来纸笔后,便埋首设计织锦图样
设计织锦很繁杂,先在纸上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打出网格图,在其上绘出图案每一个纵向方格代表一根彩色经线,每一个横向方格代表一根彩色纬线花样越复杂,变化越繁多所涉及彩线颜色越多,设计越复杂
前世,她常绘这种图,却是为编织毛衣设计的
她能用两根竹针,外加一根钩针,织出涉及六七种颜色图案的毛衣,比机器织的还要精美
但织毛衣用的最细的线,也比丝和纱线粗许多倍所以,同样的图案,要想通过机器织出来,不仅要将创意图放大许多倍,还要考虑机器的功能,或者改进织机,否则,任意添加改进是没有用的
首先,这是一项需要潜心钻研的工作
经年累月、持之以恒是肯定要的,不然光盯着那密密麻麻的网格图,就能看得人头晕眼花,更别说设计花样变化和织锦方法了
清哑不缺恒心和毅力,也能坐得住
当她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,通常心无旁骛
其次,这还是一项需要丰富灵感的创作
清哑这方面的灵气不敢说逼人,也超出一般人许多
她很自信自己能做出成就来
事实上,她很快就证实了自己的能力:在现有条件基础上,她自己设计了花色图样,能很从容将它织出来之前拿给江大娘她们看的,就是她前些天织的
眼下她在做的,却涉及改进织机的创意
这个很难!很难!很难!
所以,江大娘她们来来去去,她一概无心理会
正埋首桌前,郭巧和郭俭上来了
叫了两声“小姑”,也没得到回应
郭巧已经习以为常了,自问自答地说不停
“小姑,你在做什么?”她伏在桌上问
“小姑,你做嫁妆吗?”她自答
“这是什么嫁妆?”郭俭看着图纸困惑
“小姑,你嫁人了还回来不?”郭巧又问
“小姑,我跟你一块嫁人”小女娃舍不得姑姑
“你长大了才能嫁”郭俭道
“小姑,江家在哪里?”郭巧问道
“老远,老远要坐一天船”郭俭充内行
“瞎说!”
两娃争执起来
清哑这才被惊动,抬起头看向郭巧
郭巧赶忙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
清哑问:“谁说的?”
郭巧忙道:“娘说的”
郭俭也道:“奶奶也说了”
清哑不能无动于衷了
难道先前那两个妇人是来为她做媒的?
什么江家?
正疑惑,楼下传来争吵声,似乎就在说这事
她想了想,小心将桌上图纸卷起,笔墨等收拾妥当,然后一手一个,牵着二小下楼